“戒碳水”减肥火起来后,一大批对着轻食沙拉发呆的人眼睛都亮了。简单了解到“不吃主食,多吃肉蛋奶”的宗旨后,大家感动得涕泗横流:沙拉吃到脸都绿了后,终于又找到了享受生活的大门。下一秒,酥脆炸鸡、蜂蜜烧鹅、香肠酸菜、酱烤鱿鱼烤鸡爪烤猪蹄就摆满桌子……烤土豆是碳水吧?那就不点,反正也不重要。 这一切会遭到深度养生达人的白眼:你肥头大耳之日,千万别说在“戒碳圈”混过。窥探她的餐盒,香煎鸡胸肉、黑胡椒芦笋虾仁、几枚橘瓣。“你这面条不是碳水?”她眉头微皱:“那是西葫芦面和藜麦面。” 看她微微扬起天鹅般优雅的脖颈,拈起几根清冷的面条,再啜饮一口没有添加甜味剂的纯杏仁奶,自己只得羞赧地擦去满嘴的炸鸡油渍。真正的戒碳水,到底有多讲究?不吃碳水饮食界的“政治正确”如果严格按照“戒碳水”的字面意思去执行,几乎所有的食物都要被拍死在沙滩上。米饭、面包、饺子等主食是碳水;蛋糕、甜点、水果等高糖类食物也是碳水;鱼类肉类里的糖原属于多糖,是碳水;牛奶里的乳糖属于双糖,是碳水……因此现在风靡全网那种“戒碳水”,指的是戒掉人体吸收快、不易于控制体质的高碳水食物,也就是平时常吃的淀粉类主食。 但大众流行的事物常常会异化,并从异化中形成一条古怪的鄙视链。同样是不吃主食这件事,每顿饭拒绝烙饼包子馒头的人只会让人觉得矫情。精致的戒碳水人士,能够把“不吃主食”这种挑战变成机遇,顺便升级自己的level。这种升级,是用主食的“高级替代品”完成的。 面粉、大米和大麦是为了果腹,但黑米和黑麦听起来就多了一种中产的优越感。如果换成巴旦木、鹰嘴豆、红腰豆等自带矜贵气质的异域豆类就更棒了。吃粗粮当然也ok,但绝不是从地里挖出来就上餐桌的农家乐吃法,以“撇去乡土感”的高端形式现身才勉强算得上优雅。玉米棒子不行,玉米粒可以;芋头块儿不行,芋泥可以;白薯块不行,薯球可以。当大多数人还在摸索着采购这些杂粮,高阶人士已经率先跨入“生酮饮食”这扇更高门槛的大门。厨房里的高碳水食材包括调料都要大换血,统统换成对肠道有益的替代品。白砂糖换成甜叶菊;普通面粉换成椰子粉或杏仁粉;炒菜不能用普通的油,椰子油和酥油尚且可以;普通面条和意大利面就别想了,西葫芦面和藜麦面才行;从此与小麦粉相忘江湖,椰子粉和杏仁粉才是合格戒碳人的选择。实在忍不住想吃甜食,多费点功夫用椰子粉和代糖烤玛芬蛋糕;喝黑咖啡必然不能加糖加奶,但可以加一点黄油或椰子油补充能量…… 基本可见,生酮低碳饮食最大的困难不是饿肚子,而是麻烦和费钱。坚持了五天低碳我崩溃了从前鄙视链的顶端,是要用近乎自虐的自律,来证明自己对自身有着极其精密的控制。饿到腿肚子转筋,看见炸鸡就闭眼、捏着鼻子灌黑咖啡,酸硬全麦面包——吃得苦中苦,必是人上人。 如今鄙视链的顶端,是用钱堆积起来的,仿佛在表明:成为“人上人”的一切路径,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像戒碳水这种不接地气的事,顿顿付得起肉蛋奶的人请进,穷人听听就好。2块5的大菜包子就算一口气吃10个才多少钱,再想想每天靠肉类和菜填饱肚子得是什么家庭水平?但即使有足够的钱,低碳水也很难坚持。因为它违背的是人类刻在DNA里对碳水的热爱。驯化谷物之后,人类的智力水平才随着吃谷物碳水的增多而提升,至此茹毛饮血的人类才算踩着了文明的门槛。漫长的进化中,碳水如同能量开关,控制着神经元、多巴胺的正常运作。不吃碳水,神经元混乱,情绪易燃易爆炸,暴躁老哥老妹儿分分钟上线;肌肉没劲,一口气上两层楼都费劲儿;多巴胺浓度过低容易抑郁,牙膏没了都要哭两声。碳水就是狂躁人生的镇静剂,以及平淡生活的幸福感来源。抗碳水抗到怀疑人生,最终宁愿做一个快乐的胖子。哪怕三里屯最嗨的酒吧旁边,满满一整条街都是碳水食肆。再嗨的857、再野的酒也只是暂时的迷醉。安抚空虚的头脑和肚子,让人回归正常生活,正是热腾腾的水饺、小馄饨、肉包或是牛肉面等碳水炸弹的使命。 更现实的是,中国本身就是一个以主食为主的碳水大国,低碳水饮食无异于站在大海中却不想湿身。据《三联生活周刊》研究,在蔬菜比肉贵的日本,或饮食中顿顿可见蛋奶和红肉的西方,才有可能把碳水控制在5%的比例。“少吃大米饭,才是人上人?”坚持一段时间的低碳水饮食,的确会让水分迅速流失,不必每天100个卷腹100个平板支撑的酷刑锻炼就能让包裹在肥肉下的腹肌快递凸显。但也几乎没有人打算一辈子戒掉碳水。这只不过是个阶段性的任务,一种在纵情人生的间歇寻找新的出口,或是一种潮流和时髦的表达方式。毕竟时代变化太快,昨天还奉为圭臬的轻食今天就沦为大拌菜,包里塞满碳烤鸡胸肉零食的才是踩在时代风口浪尖的潮人。从前中产都吃草,如今多吃肉蛋奶才明智;今天宣扬不吃主食,明天可能又宣扬不吃鸡肉/猪肉/牛肉才最健康……几乎没有人能在这种以自律为出发点,以炫耀为终结点的健康潮流中全身而退。但当狂热褪去,较为明智的那波人总能仔细咂摸出一种轻微的上当感。本是聚焦健康和健身行为,如今会被异化成一种炫技和比拼。为了在社交网络刷一笔浓墨重彩的存在感,以及斩获更多的点赞,所有人都在另辟蹊径。自律变成了自虐,健身变成拼命。辟谷本来是一种古代的断食养生,如今演化成单纯不吃东西,饿到每天上班眼神都聚不了焦;生酮饮食本是针对儿童顽固性癫痫的治疗方法,如今成为一种减肥捷径的代名词;肠道疗愈本来是应用于肠胃疾病的医疗,如今已经是中产阶级的流行时尚;戒碳水也变成了拒绝便宜食材,偏要选择某种更贵替代品的高阶方式。奇亚籽、藜麦、野米……一些新奇食材的名词都已经演变成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流行语。这种生活方式也推动着商业的创新。KFC和沙县小吃有了轻食门店,低碳水汉堡三明治、低碳水海藻面也成为了流行招牌。 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是在尊重人类原始本能的前提下学会掌控欲望。BBC已经做过相关研究,谷物麦片、水果酸奶、培根鸡蛋三者给血液输送的葡萄糖总量和能量其实差不多;牛油果的热量其实比想象的要高,藜麦和普通大麦为人体释放热量上差异不大。医学专家也告诫大众:生酮饮食需要在考量身体具体状况下实行。N年后再看“戒碳水”,或许已经蒙上一种具有年代感喜剧性的滤镜。但至少目前,谁也无法撼动这些超级食物散发的高端气息。只要它们出现在你的餐盒里,朋友圈照片里,你就是当下潮流文化中最会玩的那个崽。在这种繁复的热闹中,真正默默瘦下来的人只遵循了最粗糙熟悉的两句话:“管住嘴迈开腿”、“少吃多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