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房子跌了不少
我本英雄


級別:禁止發言 ( 8 )
發帖:226
威望:48 點
金錢:8434 USD
貢獻:2 點
註冊:2014-07-04

房子跌了不少

看个人奋斗,更要看历史进程。

现在回头看楼市的事情,有些感触,21年,我们站在了当下所看到的历史山顶。

楼市和股市相似的,过去二十年走的长牛,五年一周期,所有的声音都在用过去二十年的经历作为论证,零星有些别样的声音。

愿赌服输的,回头看,并没做错什么,在那刻,所能看到的时机,也都算合适。

同时,作为刚需者,所谓的涨跌并没太大意义,毕竟生活大于金钱,从近三年的生活感受想,所得所感,超越了物质本身。

和妻子有了小家、一段独处的二人世界、自己小屋经历了疫情、迎接墩宝的出生。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经历生活、感知生活,于我们小镇出来的幸运儿,是对另一种幸福生活的体验,非常美好。

但回到数字游戏而言,近几月,楼市的确降温不少,大几十万、上百万的回调是有的。

内心多少有些起伏,但也没辙,尤其是我们刚需非投资者,但也是个伪命题,大一线城市的房子,谁都会在意它的走势。

过去认知少,也就近一两年才算了解些皮毛,就算那时把现在的分析告诉你,恐怕也不会等着两三年,自住和租赁的体验,天差地别。

但还是要看、要去尝试分析理解的,还要继续向前看,干涉不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尽量弄懂些,争取后续跑赢。

工作还在继续,财梦还未断,自然就得盯着趋势走,不踏空,毕竟未来三十年内,还是会有另番大变动的,多留些子弹。

黄奇帆老师的讲座很中肯,但知晓的很晚,是理论实践派,值得细看琢磨的。

但说实话,在这样一个名利场,就我们这点本金,也折腾不出大名堂,但看得对了,应该还是能跟着时代,拣点骨头喝点汤。

需要好好学习的。

近期的成交量很大,给人一种迷幻,但量增价跌,都在想着脱手,大一些的户型都是上百万的降价解套。

给人一种直击的错觉,钱真的不是钱,轻轻松松就是几年的积蓄进出,就像炒股穿越牛熊一样,有种小过山车的感觉。

但这是必须经历的,总站着往上走,迟早摔的疼,价格的涨跌,自然有它的道理。

一些个人理解吧,不一定对,但也尝试着总结:

从房住不炒开始,是总的基调,是个控价的开始,21年印象深刻,银行与政策之间相互博弈,政策明显偏于保守,强调稳。

银行更期望激进,虽然要求各银行贷款额度有所控制,但仍然一些银行硬着上,二手房更明显,新房冲击不大。

新房是土地收入进自己口袋的,进而开发商、政府、银行,三者会有些默契,放款快。

但二手就是真的要按住,因此能够看到,贷款审批到放款能长达半年之久,这是个信号!

所有的这些都还是在配合着主旋律的基调,不任由失控,后续就是疫情的影响。

都认为疫情过后会有反弹,但在内外交困的局势下,效果并不明显,交易量非总体低迷,消费信心不振,同时各企业经营不佳,和过去那般增速的顺风车相比,都是阻力。

像是个拐点,慢慢都意识到当下的困境,再怎么宣传都提不起购房者的意愿。

政策还是具有鲜明的导向性的,过去是提高门槛控房价,门槛越高、购房热情越热。

当冷却过后,真的购房需求不足时,但又要防止整个盘子,短时间下降太多。

政策反而可以充当刺激、振奋的作用,各方面要求都低了,再往后这就会是个蛮长的拉扯,价格降太多就拿出一些政策刺激下,例如社保、利率。

再拉长足够长的时间跨度,当下或许仍算是另一个相对低点,但这时间说不好什么时候,或许总体也还跑不过通胀。

当然,那些核心地段,高层次需求的住房好很多,品质、硬件在那,都会是有钱人的不二选择,仍会是改善型购房者的不二选择,对于二十年向上的普通住房,未来多还是趋向于一个普通的商品属性,不是个好的投资标的。

猜测会是这样,就这样稳步不踏的行情持续着,等待环境的稳定,同时等待新一轮的大行情周期,如技术突破,才会有较尚可增速的收益增长。

不然,就多数是回归到本质,真正的房住不炒。

合格的投资者,一定是要穿越牛熊的,你在搞不懂的事情上获利,也早晚会在另一件不太懂的事情上跌倒。

只是呢,房子不是股票那么交易便捷,不然,过去的换手率肯定吓人,也被动的让人赚到了时代的财富。

慢慢学、慢慢看,金钱游戏没有尽头的,也不能太较真,人才是真有温度的美好。
 

赞(173)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6-23 18:57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30 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