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美女,君子好逑 哈尔滨,现在非常非常缺钱刚刚过去的冬天,哈尔滨的旅游业可谓“名声响亮”。但最近,哈尔滨的基础设施建设却遇冷。2024年2月,由于债务率超标,哈尔滨地铁二期的建设计划不得不被搁置。计划2018年就被驳回了,但哈尔滨债务率一直居高不下,拖到现在二期建设还是遥遥无期(图: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既然哈尔滨的旅游业那么繁荣,为什么地铁建设会遭遇搁置?这个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在中国,任何正常的大中城市,旅游业在当地经济的占比都是较低的,同时也对当地的财政收入贡献不大。换一个说法,也就是可有可无,旅游业不具有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撼动作用。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是让一部分老百姓吃上旅游饭,自然也是好事。毕竟一些地方,可能除了旅游业能发展,真的也没其他产业发展了。总不能说是让人家啥都不干吧,向上的心态总是没错的。媒体多做做宣传也是好事,旅游的人多来一些,毕竟“蚊子肉也是肉”。另一方面,或许大力发展旅游业,名声上来了,继而引来其他大规模产业落地,相当于把旅游业作为一个“敲门砖”。但也只是“或许”,这种情况能发生的概率是少之又少。此外,所谓哈尔滨旅游业繁荣也是一个“伪命题”。少量短时性峰值数据没有太大意义的,要看整体数据。东三省中的黑龙江与吉林的旅游业加起来,都不如广东一省,广东一省更是能顶4个黑龙江。这是因为决定旅游业体量的,从来不是旅游业自身,而是当地的整体经济情况。黑龙江甚至是东三省里旅游综合收入最少的▼广东有什么景点呢?或许你一下子都想不出来。广东什么都不用做,旅游业直接“躺赢”。哈尔滨“一顿操作猛如虎”,所谓的旅游业繁荣,大概也只是“新闻学”层面的繁荣罢了。财政窘境与旅游名声响亮的反差2023年冰雪季,哈尔滨从北境冰城一夜成为网上国内旅游的顶流,八方游客热烈奔赴,开启一段冰雪奇缘。童话般的冰雪大世界、千里冰封的松花江、音乐广场大雪人,这些冰雪世界独特产物使“南方小金豆”争相体验。而国宝级鄂伦春族的驯鹿巡游、极地馆的“逃学企鹅”活动、多种热议吃法的冻梨,这些“尔滨”花式整活的热情回应,体现了哈尔滨这片土地和人民对留住这波流量带来的“泼天富贵”的热切渴望。这种火热,反映在数据上便现了原型。哈尔滨的旅游业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量1.35亿人次,比2019年增长41.4%。然而,旅游总收入为1692.45亿元,仅比2019年增长7.4%。这个数据,纵向对比,确实是哈尔滨的历史最佳数据,但是横向对比,就不够看了。如果再对数据具体拆分,就更好玩了:人次的增长率是“41.4%”,收入的增长率仅为“7.4%”。也就是说,来哈旅游的人士,实际的消费结果很差,这里面或许有“东北币”的原因。一个词概括,就是“增长有限”!进入2024年元旦假期,本是避寒胜地的三亚接待客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亿元,而哈尔滨三天累计接待游客305万人次,收入达59亿元的历史新高,哈尔滨的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相当于三亚的五倍多。但短时间的绝对值的可观,掩盖不了相对比较下的颓势。经济数据说明一切,2023年哈尔滨GDP及同比增长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中双双垫底。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情况是,旅游收入并不代表着当地财政收入。简单来说,旅游总收入其实是汇总了游客花的钱,“泼天富贵”能流进哈尔滨政府的钱,可谓少之又少。哈尔滨旅游业的小幅度增长与经济总量增长动力不足,形成巨大反差。这意味着哈尔滨其他主导产业增长较慢,或者由于旅游收入主要用于消费或其他非生产性的领域,还未投入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等可以持续促进经济增长的领域。哈尔滨的旅游业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冬季的冰雪节等季节性活动,这种季节性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出现波动,而非持续稳定的增长。地方财政与地铁建设冰雪季热度还未完全消逝时,哈尔滨又因为二期地铁叫停引发热议。提到地铁建设,就不得不提到GDP等国家规定的硬性指标。从明面上看,2023年哈尔滨GDP为5576.3亿元,城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13亿元,其中城区人口(住建部版)也有502万,这些硬性指标上似乎已经满足了发展新基础设施的条件。然而,除了这些数字之外,还有一些不那么为人所知的指标——债务率。债务率是评估一个城市经济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能力。哈尔滨的负债率达到了惊人的893%,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地铁建设有关政策文件中规定的300%的警戒线,哈尔滨的财政状况紧张。地方财政长期以来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地铁建设更为倚重。有关政策规定,地铁40%的项目资本金必须来自政府财政,基本意味着一条地铁线的政府财政的直接支出可能逼近百亿,一条线就能对哈尔滨的财政造成海量伤害。哪哪都要花钱,这点收入真的顶不住啊▼同时,在TOD模式的加持下,不少地方政府将地铁建设所需要的资本金寄希望于沿线未出让土地的出让金,通过让工程建设单位参与土地竞拍,从而尽可能压缩直接的财政支出。这种模式在过去的土地市场繁荣时期或许可行,但在当前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背景下,这一策略的可持续性受到了质疑。哈尔滨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反映在开发投资增长率接近腰斩,同时土地出让市场也十分低迷。2023年上半年,哈尔滨只成交了7宗商住用地,总成交面积和金额都大幅下降。哈尔滨房地产和土地市场不仅面临“没人买”,更面临着“货物多”的尴尬情况,新房库存量高达803万平方米。按照现有速度,在不新增任何商品房的情况下,需要三年半才能把所有的存货都卖出去,这远超过了房地产市场正常水平,也超过了国家规定的36月停止供地线。在这种情况下,哈尔滨的土地经济显然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不仅影响到城市的财政状况,也让基础设施资金短缺,对基础设施的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哈尔滨与其他类似城市的对比同为“东北F4”的老工业城市,哈尔滨面对的是比其他三市更艰巨的挑战。2000年初,“东北F4”的GDP均在千亿上下,沈阳和大连20年间显示出较为稳定和强劲的增长趋势,长春在2010年之后甩开哈尔滨加速增长。哈尔滨的增长较为缓慢,特别是在2020年到2022年期间,GDP增长速度放缓甚至出现了小幅回落。“东北F4”现在呈现一种纬度越靠北GDP越低的局面▼大连和沈阳工业领域增速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高于GDP增速,说明大连及沈阳在工业结构较为先进、工业产品需求旺盛,并且工业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并且两市已经做好冲刺万亿GDP的准备。大连高歌猛进,沈阳稳中有进长春大起大落,哈尔滨一言难尽▼哈尔滨第二产业出现了负增长的现象,规模以上工业亦在萎缩,哈尔滨工业经济以“重型”模式为主,大型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而新兴产业占比偏低,结构单一,缺乏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不足。大家印象中的哈尔滨应该是个工业城市可实际上哈尔滨的第二产业仅是第三产业的1/3▼尽管哈尔滨的服务业仍在增长,但它的增长速度不足以推动整个城市的经济提速。从人口角度来看,“东北F4”的城区常住人口近20多年来一直在提高,但上升幅度不大,远低于其他重要的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其中的哈尔滨自然也不例外。论城区常住人口东北在特大城市排名几乎都是倒数▼人才流动方面,哈尔滨面临本地人才流失和外来人才吸引力不足的双重挑战。现代服务业和高端产业职位的供应不足,以及人才招聘渠道的局限性,导致本地毕业生的就业粘性较低。哈尔滨面临的财政内生力不足的困境,长远来看需要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内部实力的提升。哈尔滨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潜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城市在某些硬性经济指标上表现良好,看似具备了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的条件。但另一方面,又面临着高债务率、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财政结构,以及当前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不利状况。一个城市的经济健康,不仅仅取决于它的GDP或城区常住人口数量,更重要的是要看它的财政结构、债务管理以及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文旅产业发展对于解决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能够直接和间接地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能够带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条的良性循环,也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回流。如若可以趁机利用这波利好,并加强其旅游业影响,先让这座城市“被看见”,未尝不是一种方式。毕竟,也有许多城市是依靠旅游业,逆向带动其他产业的。只是,数量太少了。涉天之路,感谢您的支持
6aa7a98b***1bd4a 未使用 e1df7de66***a47b未使用 1c9874b6f***1a39 未使用 e51a982***98d8cb 未使用 c07666d68***ace3 未使用 bc9ca9f***ff7e39 未使用 ea5a16***25b63e1 未使用 643a76a4***18fad 未使用 04d688***84506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