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血腥又残酷,让人惨不忍睹
本頁主題: 血腥又残酷,让人惨不忍睹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夜来临


級別:俠客 ( 9 )
發帖:251
威望:110 點
金錢:3695 USD
貢獻:1800 點
註冊:2024-02-03

血腥又残酷,让人惨不忍睹

有明一代共有五位藩王就藩陕西,随着朱家龙子龙孙的不断繁衍,人口急剧增多。仅秦王一府的人口,到嘉靖年间时,就已经超过了万人。

而雪上加霜的是,天启七年,万历帝之子瑞王朱常浩就藩汉中,万历大笔一挥,要求陕西拿出200万亩良田给瑞王。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200万亩良田,而不是土地。嗷嗷待哺的陕西,哪里拿得出那么多良田,最后经过多方协调,才由陕西、山西、河南、四川四省共同来承担这一沉重的负担,而由陕西承担的部分为112.5万亩。

那陕西的情况如何呢?陕西在明朝本就属于贫困之地,不仅如此,陕西还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边患严重。明朝设立九边重镇来防御北方的威胁,而陕西一地就有三边:延绥、甘肃、宁夏,故而陕西总督又被称为三边总督。边军沉重的粮饷压得陕西喘不过气来。到了崇祯元年(1628年)三月,共拖欠延绥镇粮饷150余万两,所欠各路军饷长达27个月。

如果只是这样,那也就罢了。明朝还要在这个时候加税。从万历四十六年(1618)开始,分三次加辽饷520万两;崇祯四年(1631),加征剿饷,总数280万两;崇祯十二年(1639),加练饷730万两。这三饷一加,大明万劫不复。

民众承受不了如此沉重的负担,就有人开始逃亡。但明朝有一个很变态的税收政策叫:赔粮,就是收税的总额是不变的,如果有人逃亡,他应当交的税,就由剩余所有农户承担。这就导致了更多人的逃亡。

明朝官员马懋才在给崇祯的《备陈灾变疏》中说到了这个问题:官司束于功令之严,不得不严为催科。如一户只有一二人,势必令此一 二人而赔一户之钱粮;一甲只有一二户,势必令此一二户而赔一甲之钱粮。等而上之一里、一县无不皆然。则见在之民止有抱恨而逃,飘流异地,栖泊无依。恒产既亡,怀资易尽。梦断乡关之路,魂消沟塾之填。又安得不相率为盗者乎?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时候,灾荒也不断。原因很简单,人口都逃亡了,饭都吃不上,谁去兴修水利、灭蝗虫呢?

饥荒和灾害首先来的是粮食价格的暴涨,粮价甚至是平时的20倍,最后有钱也买不到米了。

崇祯十三年十月,粟价腾涌,日贵一日,斗米三钱。至次年春,十倍其值,绝粜罢市。”《陕西通志》

很多人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饿死的人太多,又引起了瘟疫,七八成的人都死去。人们不得不卖儿鬻女,甚至有人拿妻子换一顿饭。

崇祯十三、十四年岁大疫,麦米每斗价二两四五钱,各乡镇无粮市人,民死十之七八。邑西关有人市年少妇人,价不及千钱。有饭一食易一妻,米一升易一婢者。《渭南县志》

灾荒之下,就连狼都没有吃的,饿疯了的狼直接到城镇食人。

六年癸酉、七年甲戌、八年,乙亥俱大旱,赤地千里,斗粟一两二钱,民饥死者十之九,人相食,父母子女夫妻相食。狼食人,三五成群,昼游城市,往往于稠众中攫人而食之。《靖边县志稿》

而悲剧还在不断发生,由于死去的人太多,很多尸首无人掩埋。时人言:“狗见狗骨,必衔之于矿地埋之。盖物之恤其类也。然则,人有见人之骨而不为之瘗者,愧于狗矣。”崇祯七年的时候,兴安州因为死人太多,郡守在城南门外挖坑掩埋,先挖一坑,很快就填满,又挖了一条大沟,很快又填满,就把这里叫万人坑。

七年,大饥,尸遍野,郡守金公之纯,掘壁于南门外,掩埋兑尸,一曰而满,再掘一堑亦满,名曰万人坑。其余散死者无算。八年、九年至十七 年,连岁大饥,群盗满山,杀人如列草。《兴安州志》

而一些侥幸活下来的人,很多都加入了流寇,或者打家劫舍,他们为了抢粮食,无恶不作。崇祯八年,流寇围攻扶风县四十余日,九月二十日城破,流寇进行了屠城,官民焚掠一空, 流寇去后,全城空无一人。当时,无论是起义军还是官军,没有谁在乎百姓的死活,贼寇以抢掠百姓为生,而官军甚至以百姓的首级冒领军功。

当是时,民不知兵, 闻寇至,且聚观之。寇纵掠杀,乃始骇散。其后岁多凶,隣益多盗,民始议碧居。寇之渠魁以杀相尚。九年丙子,屠菩提镇又屠李家庄。共计死者万数。官兵……至,寇遁去。军人乃取民之首以为功……当是时,兵寇相争,民乃大残。《洛川志》

如此惨状之下,有多少人受灾,有多少人死亡呢?

嘉靖时期的《陕西通志》统计,山阳县的户数为4354,而到了康熙年间,《山阳县初志》载清初山阳县仅810余户,也就是说82%的人口消失了。面对如此的惨状,当时的各地官员纷纷给崇祯帝上疏,请求赶紧拿钱出来赈灾。候恂当时也是其中之一,他的上疏情真意切。无已, 惟有哀恳皇上慨发内帑币并谕户、兵二部共凑十万余金,如崇祯四年遣官赈济之盛事。盖多一分即可救一人之性命,蚤一日即可苏一日之於亡。候恂的上疏结果如何呢?崇祯帝并没有拿钱出来赈灾,崇祯不是没有钱,他把钱用在了招兵买马上面,想要以此来镇压起义!

在今天的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块出土的“感时伤悲记碑”,碑文记载了明崇祯十三年至十四年间(1640-1641),关中地区天降饥荒、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悲惨情形,有人记载了当时的情况,刻碑以告后人,碑文如下:

盖自累朝以来,饥荒年岁止见牛米三钱。倍增七钱者,余等痛此,遭逢尚谓稀有之事。岂料崇祯八、九年来蝗、旱交加,浸至十三、四年,天降大饥。商洛等处稍康。四外男妇奔走就食者、携者、负者、死于道路者不计其数。万状疾楚,细陈不尽。余等菜囊、糠食,幸得生全。出此大劫,回思苦状, 可伤可畏,日夜难忘。以故纠众,同心立石谨志,后之者考古君子览焉。颂曰:嘱付一块石,记载千古愁。来世有见者,难道不泪流。计开当年时值以稻米、粟米每斗二两三钱;小麦一斗二两一钱;大麦一斗一两四钱;荞麦一斗九钱;寇豆一斗一两八钱;麦子一斗五钱;谷糠一斗一钱;柿果一斗一钱五分;核枣一升一钱;盐一升银九分;清油一斤一钱六分;猪肉一斤一 钱八分;红白萝蒲一斤一分;棉花一斤三钱二分;麻一斤一钱;梭布一尺五 分。

赞(87)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2-26 08:51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11-28 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