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下午察:令人困惑的中国防疫未来
本頁主題: 下午察:令人困惑的中国防疫未来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king3624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515
威望:362 點
金錢:1261 USD
貢獻:15636 點
註冊:2008-02-09

下午察:令人困惑的中国防疫未来

好消息,入境中国不需要隔离了;坏消息,这和中国大陆没什么关系。
从星期一(9月26日)起,香港取消入境隔离检疫措施、开放对外关口,进一步从抗疫状态回复原来的生活。此前几天,台湾宣布入境旅客免隔离政策预计10月13上路。日本也宣布10月11日起向旅客全面开放。而韩国更早在6月就取消隔离规定,入境者无论是否已经完成疫苗接种都无须隔离。
对比之下,仍在坚持清零政策、要求入境旅客七天集中隔离的中国,成了仍在实行严格边境管制的亚洲唯一主要国家。

 

这对比让许多原本就期待生活早日复常的中国民众感到不是滋味,一向热衷引领社会话题的《环球时报》前主编胡锡进也紧跟热点,从周末开始连续三天点评,期间坦言他也对中国该不该“放开”感到困惑。
胡锡进的微博“四箭连发”,核心的观点大致有二:呼吁中国专家就国家未来防疫走向多发声,把防疫拉回科学理性的轨道,淡化网上防疫讨论的政治氛围;直言中国为抗疫付出了经济代价,有越来越多的人受不了反复“静态管理”的现状,希望国家将开放的利弊分析透明化,给民众一个交代。


  除了连续三天发文评论,胡锡进还将星期一(9月26日)的微博内容制成了《胡侃》视频发布在微博,呼吁专家应该站出来把关于防疫的讨论拉回科学轨道,并称自己“愿意为推动围绕防疫的理性讨论尽一点绵薄之力”。(视频截取)

专家发声遭禁言?
胡锡进在上星期六(24日)的第一条微博中说,作为一个非常关心防疫前景的老百姓,他诚恳希望防疫专家多发声,并希望那些专家们所在的机构不要对他们的发声进行限制。他还呼吁网民,不要给表达专业意见看法的专家贴标签、施加压力,因为那些压力会传导到专家所在的机构甚至上级单位,形成不利专家继续发声的行政环境。
胡锡进这番话恳切并且意有所指。事实证明,已有好几名发表了有悖于官方“动态清零不动摇”言论的专家,都曾直接或间接被“消音”。
近期淡出人们视线的钟南山,今年4月曾在中国英文学术刊物《国家科学评论》上发表一篇题为《中国在新冠疫情下一阶段的重新开放策略》的评论文章,明确指出虽然中国不一定要效仿西方国家的全面开放,但持续的“动态清零”也不是长久之计。
文章指出,重新开放是为了社会经济发展正常化,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开放策略建议,包括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药物研发等。
据德国之声报道,这篇英文论文发布于4月6日,虽然原文没有被删除,但搜狐、网易等中国网站的转载却已不可见。尔后,多家中国媒体报道了钟南山4月8日在天津南开大学讲课的内容,并着重突出了其"还是应该坚持动态清零,逐步开放"的观点。


  中国媒体对于传染病学专家钟南山4月8日在天津南开大学讲课的报道,着重突出了他"还是应该坚持动态清零,逐步开放"的观点。(互联网)

在2020年初冠病疫情在武汉大爆发时,第一个提出“封城”的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8月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曾说,冠病本来不是甲类传染病,而是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李兰娟当时说:“今后当它(冠病)不造成严重损害的时候,相信也会慢慢地回归到乙类传染病管理。”如今,这一段视频在中国网络上已不可见。
根据中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予以隔离治疗,疑似病人也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不配合隔离治疗的人,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所在地政府可以对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实施隔离措施……简言之,目前各地政府的集中隔离、静态管理等政策,都是建立在甲类传染病管理基础上的。而对于乙类传染病,则只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政府也仅能划定疫区,对出入人员和物资进行卫生检疫。


  根据中国《传染病防治法》,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必须隔离治疗,所在地政府可以对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实施隔离措施,但冠病其实只是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图为4月1日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集中隔离收治点。(新华社)

曾经深入抗疫一线而广受好评的上海防疫专家张文宏医生,则因为从去年以来几次发表倾向“长期与病毒共存”的言论,遭到了官方和民间舆论的攻击。
今年3月上海封城期间,张文宏在个人微博发文说,冠病抗疫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抱着“咱就是不过了也要把病毒弄死”的心态,要将维持生活正常化放到跟“动态清零”同样重要的位置。结果,一些网民将上海那波疫情反弹的根源归咎到了张文宏身上,将他卷入了舆论漩涡。
自此次风波后张文宏已鲜少发声,原本活跃的微博也再未更新过。


  经历了上海封城期间舆论漩涡的张文宏已鲜少发声,原本活跃的微博3月24日后也再未更新过。(中新网)

另一方面,一直为“清零”背书的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上星期五(9月23日)在微博发文,称今年冬天出现全球第六波疫情流行可能性较大。不过,由于他提出的情景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可能性,被网民讽刺“没话说可以不说”。
不久前,吴尊友更针对猴痘问题,建议民众不要同外国人发生肌肤直接接触、不要同近期从境外回国的人发生肌肤接触,被网民抨击为“恐外症”。
总而言之,主张放松防疫和坚持清零的专家,都可能遭到另外一派主张的支持者猛烈攻击,专家与他们所属的机构,自然都不大愿意发声。
胡锡进说出了什么问题?
在这时候,胡锡进呼吁专家发言,并且主张让围绕疫情的讨论回归科学理性,这是个美好的愿望。
可惜,大型传染病防疫在几乎所有国家不都单纯是科学问题,而是公关卫生政策问题,也就必然有政治属性,在中国这样的国家,防疫更加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一个利弊的分析与衡量问题。近期,多数中国民众对于严格防疫的利弊,感受可能与早前已经不一样。
冠病暴发已经两年多,期间动辄几星期甚至逾一个月的“静态管理”、封控下的民生乱象、疲软的经济,还有不久前贵州发生夺走27条人命的隔离转运车祸……这一系列次生灾害,对比重症率、死亡率都并不算高的奥密克戎疫情,让民众愈发质疑“不惜一切代价”管控疫情是否值得?
香港的开放使网民的质疑更上一层:为什么香港可以开放,大陆还在坚持清零?内地的专家不说话,那香港专家的研究证明可以开放,就不算数吗?


  今年以来,动辄几星期甚至逾一个月的“静态管理”,以及其他封控导致的次生灾害,都使民众愈发质疑“不惜一切代价”管控疫情是否值得。图为海南省海口市进入封控前一天(8月7日)的核酸检测现场。(中新社)

一些舆论甚至质疑,防控冠病疫情已经成了政府能够遮掩其他民生和经济问题的幌子。
矛盾的是,民众对这个问题越来越疑惑,权威专家的解读却显得越来越空白。作为著名公众人物,胡锡进只是以个人身份,坦诚地说出许多人内心的困惑。
当然,向来善于掌控“复杂”议题的胡锡进,也为双方挽尊道“社会主义中国做决策的用心一定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民众要相信国家”,并强调“人民会跟着国家往前走的”。
他这番话,是否是在为防疫政策放宽释放风向球,他的微博没有被“消音”,这可能代表什么、又能推动什么吗?网民只能推测。
而不管中国国内或国外,大家都对中国防疫的未来,感到十分困惑。
从认为北京冬奥会后就会逐步放宽,到现在期待着中共二十大后政策会有改善,若是这一次的解读依然落空,等了快三年的民众的下一个盼头又会在哪里?


赞(67)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9-27 10:48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26 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