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被鸽早就不离奇了。离奇的是,今天我是坐在影厅座位上被鸽的。电影开场,朋友突然被一个剧本杀的局勾走了。留我一个人在电影院里看余华老师脱口秀,海水还没变蓝,空调格外地凉。原来,成都CGV影城开了全国第一家剧本杀联名店,剧本杀开始逃出居民楼,冲入电影院。但作为影迷的我却第一时间emo了:什么?!电影院已经这么惨了,为什么连剧本杀都不放过它?年轻人到底想要什么啊?曾经票房有多辉煌,疫情之后就有多凄凉你有多久没去电影院了?一位90年出生的朋友说,“小时候我爸妈去电影院看《泰坦尼克号》,那就是当时最时尚的事。2012年3D版重映,我也特意去看了。电影院好像是我们两代人共同的精神朝圣地。”曾经的文化风向标,如今老了。特别是去年疫情以来,电影院的萧条有目共睹。相比电影产业链中下游放缓了过去十余年狂飙突进的步伐,下游的电影院几乎是直接被甩进了深渊。空置的场地和必须养活的员工,每一天都让电影院陷得更深、死得更快。于是从在线卖爆米花、套票到承接轰趴、会议,甚至拍婚纱照,电影院已经等不及电影来救自己了。如今的电影院还在漫长的恢复期中。灯塔数据显示,暑期档全国票房约73.81亿元。而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票房是177.78亿元,今年连一半都没有达到。9月是传统的电影院淡季,今年则进入暑期档遇冷后的更低处,总票房是2015年以来的最低点。“我宁愿跟朋友组局去玩剧本杀,也不想在烂片里挑挑拣拣。”没有更多优质的国内外影片,疫情的反复,还有一个原因不可忽视:年轻消费群体的观影意愿正在降低。1905电影网发布的《2021 Z世代观影偏好调查报告》显示,电影院仍然是年轻人的线下娱乐首选,展览演出、密室剧本杀紧随其后。报告同样显示,“近一年从没去过电影院”的观众中,近60%为95-00后群体。这群人恰恰也是整个Z世代样本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消费力的一群,他们刚刚步入职场,正在成长为自主意识极强的消费主流群体。在他们眼里,娱乐的法子千千万,不一定非要去电影院。何况这一代数码原住民,早就习惯了在手机小屏、电视大屏上观看影像内容,倍速、跳看也成为他们习以为常的观看方式。如今,网剧逐渐成为剧集市场的主流,去年的《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今年的《司藤》《御赐小仵作》,高分网剧频繁出圈。几乎完全切中了年轻人在内容消费上的愉悦、便利等需求,网剧也在一定程度上从电影院的手中分走一杯羹。单看国际视频巨头奈飞最近的剧集《鱿鱼游戏》上了多少次热搜,就知道为什么年轻人可能不再觉得电影院那么香了。但就像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老师近来在多个场合声张过的“电影作为影院艺术”的正义:“影院是20世纪留给我们的最后的公共空间,是一个让我们走出家、告别‘宅’,让我们去和他人相遇,和他人共享一个空间的场所。”疫情之后,这样能够穿越群体性孤独的空间显得更重要,也更有必要。去电影院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剧本杀却越来越好玩?可是,比起一起坐在电影院里观看他人的生活,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亲自扮演,一起进入另一种生活。年轻人与新事物往往捆绑在一起,剧本杀也不例外。《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超七成玩家都在30岁以下。“只要是假期在家,一个星期至少组两三局。”小可是资深玩家,剧本杀最吸引她的就是“可以演戏”,“我特别喜欢抽到凶手,一演三四个小时,把大家都骗过去的话会特别有成就感。”生活中的小可略显害羞,但一旦进入游戏房间,她会极有代入感,哪怕抽到一般角色时,“我就会乱踩,不然没意思。”所以对那种抱着交友目的拼车的玩家,她很不屑,“这种都是不好好玩的,浪费大家时间。”暂时放下手机,摘掉生活中的面具,在一个全新的世界里做一个全新的人,最好还是一个坏人。这种全互动的社交方式中,伴随着沉浸式的情感体验,个人的表达欲被安全而充分地满足。演员成果是95年生人,她的一条微博将密室剧本杀和小说电影类比,说出了不少年轻人的心声。 所以当线下剧本杀似乎不止于抢走原本可能进入电影院的年轻人,而考虑与电影院结合时,很多人并不感到意外。毕竟不少电影编剧在疫情之初都转去写剧本杀,内容消费的底色依然相似。今年6月的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论坛暨展览会(CinemaS)上,好戏连台合伙人曲德腾、和奕咨询创始人丁昀等人士都对影院与剧本杀相结合的跨界新生态表示看好,认为这是迎合年轻人社交与消费需求的良好场景拓展。不久后的8月,上海五角场万达影城“万影追踪沉浸剧本体验馆”开业,这是一家由影城跨界经营的剧本杀店,提供了更大的场地和更多市面上的知名剧本选择。“三省無界沉浸式游戏剧场”号称全国首家影院联名剧本杀店,三省無界剧本游戏品牌主理人赖星和CGV影城四川区域总经理姚望在接受有意思报告采访时均表示,这一次的联名合作是奔着深度结合的目的而去,而非单纯的空置场地利用。因为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好玩才是最重要的,甚至价格都是小事情。这家店不仅在目前只开略高于市场价的独家本,未来也会在影院上映影片时做主题匹配,如007系列电影上映期间将推出谍战主题剧本,还将考虑做电影项目的剧本衍生创作,以更强的场景感、氛围感和独家IP剧本吸引年轻人,实现电影观众与剧本杀玩家的相互转化。但是,跟影院休息区的迷你KTV、按摩椅乃至开在影院旁边的电玩城用来消磨等待时间不同,剧本杀和电影一样,都是耗时耗心力的内容消费,很难同时进行,这种转化显得有些勉强。看完一部电影,常觉得筋疲力尽,遑论宛如“开会”的剧本杀。单从时间来看,电影普遍在90分钟左右,剧本杀更是动辄两小时以上,甚至有的已经内卷到两天一夜,比安迪·沃霍尔拍帝国大厦和男人睡觉还离谱。再反观剧本杀当前遭遇的人才断层、暴力恐怖化等发展困境,这已经不只是电影院自救了,剧本杀也希望绝地求生。于是有了“电影院+”“剧本杀+”,大家都在探索更多更广泛的创新场景。抓住年轻人的喜好,就是抓住时代的脉搏,但年轻人的喜好,变得比时代快多了。一切还是未知数。年轻人一定要去电影院吗?众观科技创始人兼CEO、凡影创始合伙人王义之深耕影视行业十余年,并不特别看好这类潮流文化在影院的嫁接。他表示,电影院与各种娱乐形式的结合都有可能发生,但最核心的改造仍旧要围绕影院放电影这样的主场景。而单就这一主场景本身而言,不论是线下零售还是社群运营,大多数影院可以说都还在及格线上徘徊。没有好电影、好档期,也没能做好自己的主业,挑剔的年轻人可能是最先从电影院手上流走的那一批。其实,留不住年轻人的,又岂止是电影院。几乎每个80后都有过在KTV刷夜的经验,但直到看见#中国现存KTV企业不及七年前一半#登上热搜,才突然意识到,Z世代都不再去KTV了。娱乐方式花样繁多,飞速迭代,比如精致露营又成了年轻人的新宠。幸好事情还远没有那么糟。国庆档头三天,《长津湖》10亿票房,欢欣鼓舞。顶配之下,电影院终于收获了今年的强心针,能拯救电影院的仍是电影。也许漫长的假期里,和喜欢的人看期待已久的电影,和朋友拼车玩剧本杀,再在某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外出露营……年轻人需要的不是单选题。 防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