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周边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不合群的人,他们很少和别人成群结队,他们不会下课(下班)就吆三喝六的叫一堆人一起去吃饭,更不会时不时搞唱歌聚餐这种事情,在热闹的人群中,他们经常独来独往,显得有那么一点孤单落寞。在别人看来,他们是那么的不合群。 我是一个很三俗的人,所以我不是这样的人,所以在我看来这种人确实显得不是很合群,直到后面我真正深入接触了几个不合群的人,才知道其实他们并不是不合群,只是他们不合你的群而已。 R是我的大学同学,他就是那种最典型的校园不合群群体,班里的同学除了在上课的时候能见到他之外,其他时间就只有晚上很晚的时候他的室友能见到他,而且跟宿舍室友的交流的也不多。大学宿舍关灯后男生经常会讨论的话题,比如班里哪个女生最漂亮、身材最好,或者是班里又有哪一对成了之类的话题,他极少参与,除非偶尔被室友起哄一定要回答,才会跟着参与一下。对于男生宿舍经常会联机打游戏的事情,他更是从来不参加。到了大三,他干脆连课都很少上了,宿舍也很少回了,更不要说参加班里的各种集体活动了。 因为他的存在,好像班里的各种集体照都没有完整过,这种人当然不会很讨人喜欢,同学和老师都不会很喜欢,因为他实在太特立独行了,尽管有班主任和辅导员也让他多跟班里的同学交流,但他依然如故,每天都是独来独往,忙忙碌碌的,虽然大家都不知道他在忙什么。 说实话最开始对他我也是挺排斥的,在我看来这种人太自私了,一点都没有集体精神了,根本不会顾及到班级集体荣誉。直到有一次在图书馆和他偶遇上,我忍不住对他表达了我对他的行为的不满,然后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一次简单的探讨后,我才理解了他,才理解了他这一类人。 他告诉我他并不排斥班里的集体活动,也不讨厌班里的同学,只是因为他有更喜欢做的事情,有明确想要做的事情。因为他对互联网非常感兴趣,所以他每天都会到图书馆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参加了很多互联网行业峰会,认识了很多这个圈子的人,时不时就会聚会,分享互联网界的最新机会。大三开始和几个圈子的朋友合伙开了个公司,尝试互联网创业,在网上做特产生意,利用淘宝、论坛等等渠道售卖各地的特产,虽然最后并没有做成,但他却觉得收获非常大。 “我并不是没有集体精神,我只是觉得在大学里每个人更应该追求的是个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我想花时间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目标上。我也不是刻意和同学保持距离,我更不是故意的特立独行,人都是群居动物,我只是不知道要和他们聊什么。相反,我和互联网圈子的人玩的很好,我们也会经常聚餐,经常组队出去玩。” 本是怒气冲冲的,听了他这么一些话,当时的感觉,用现在的话就说“他说的如此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也明白了,其实有些人,并不是不合群,只是不合你的群而已。 W小姐是我的同事,她也是那种典型的独来独往的人。基本上,除了部门老板要求必须参加的聚餐,或者公司规定的必须参加的活动,其他的活动她几乎一律不参加。 这种人,在办公室当然也不会是那种特别讨人喜欢的,但她工作认真,工作能力也不错,该完成的工作从来不落下,喜不喜欢于她没有太大关系,她好像也不介意。 对于这种人,我这个喜欢热闹,就想大家一起开心玩耍的人俗人,当然也不会太喜欢她,但因为有了大学R同学的先例,对这种人我能理解。不过因为没什么共同爱好,我们私下的交流并不多。 后面熟络起来的原因是我们在一个小型的互联网营销分享会上碰到了,才知道她对这一块也很感兴趣,后面我们陆陆续续参加很多这方面的讨论会,才知道她根本不像办公室里那个不爱说话的女孩子,相反,在跟互联网营销相关的聚会上她都非常积极。 跟她熟了之后才发现她原来真的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她大学毕业后就下定决心,30岁的时候就要退休,然后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她特别关注投资方面的机会,每天关注楼市,证券市场,在毕业那年就觉得房价还有上涨的空间,因为家里也比较有钱,就跟家里借了200多万,一口气买了2套房和一个商铺,然后自己工作供房,因为每个月的供房压力很大,除了工作,下班后她还要接各种私活,也因此她根本没有什么空参加同事的各种聚会。 本觉得30岁退休这个想法很异想天开,听她说完后却觉得她一定会实现这个目标,这种人目标感太强了。 嗯,今天要说的就这么多,但并不是要吹嘘这些不合群、特立独行的人是多么厉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和活法,本来就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自己喜欢就可以。我只是想说: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不妨多一些理解,有机会多跟他交流一下,说不定会有惊喜。不是他们不合群,他们只是不合你的群而已。你也可以尝试着去了解他们的圈子,说不定对你自己也是一个成长或者改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