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从170年前的土山湾画馆开始,看现代美术教育的文脉传承[28P]
本頁主題: 从170年前的土山湾画馆开始,看现代美术教育的文脉传承[28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以和为贵


級別:天使 ( 14 )
精華:1
發帖:564
威望:10331 點
金錢:10025124 USD
貢獻:2500000 點
註冊:2006-12-02

从170年前的土山湾画馆开始,看现代美术教育的文脉传承[28P]

近代中国第一本介绍西方绘画技法的书是哪本?最早的美术学校的教材为何?最早的图画手工科教材是什么?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文脉大展”9月29日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展览以170年前创立的土山湾画馆为起点,探索其文脉渊源与传承所致,尤其以1912年创立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为代表,讲述上海作为“新兴艺术策源地”的文化生态,以及如何滋养并影响着中国近现代的美术教育演变与发展。

展览现场,以300余本文献梳理土山湾画馆以来,艺术教育的文脉。

2022年,正逢土山湾画馆创立170周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建校110周年,上海大学美术科创立100周年。刘海粟美术馆全馆呈现“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文脉大展”,此次展览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刘海粟美术馆联合举办,通过“百家争流——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文献展”“百川溯源——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10周年纪念展”“百年风云——上海大学美术科100周年纪念展”三个专题,展出包括刘海粟、林风眠、潘天寿、朱屺瞻、吴大羽、汪亚尘等艺术家的作品和各类文献,展示了中西方艺术的碰撞融合。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在今天的开幕现场表示:三个篇章串起了艺术教育的百年发展,但如今上海的美术教育稍有缺位,昨天(9月28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项目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将让美院发展再加速,历史形成的合力,更让我们了解“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展览现场

相比2019年初夏举办的“ 新兴艺术的策源地——海派美术教育与20世纪中国美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李超(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策展人之一)认为,两展最大的变化是范围的扩大,2019年的展览立足海派美术教育,而此次展览则涉及江南、岭南、京津、闽台、西部等地区,试图从“国家记忆”层面讲述现代美术教育在新文化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上海在近现代中国美术教育中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展览展出的文献,其中涉及多个“第一”。

土山湾画馆为始,以文献还原历史原貌
上海土山湾画馆被誉为“中西文化交流根据地”“中国西洋画之摇篮”。展览由土山湾画馆开启,展墙上陈列着康有为、梁启超、胡适等人的书法也预示着启蒙。
土山湾孤儿院建于1864年,为解决孤儿未来生计,1872年开设的土山湾画馆,画馆最初设有图画间和雕刻间,图画间从欧洲引进了西洋绘画艺术,有铅笔画、水彩画、木炭画、油画等。雕塑间包括塑像、木雕、木刻等西洋雕塑艺术。画馆最初以孤儿为招收对象,也招收其他社会学员,他们成为了接受西方美术教育的首批中国学生。在客观上,土山湾画馆是中国最早的正规西方美术教育机构,翻开了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页,开创了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先河。

展览现场,土山湾画馆部分。

展览中带着一个半多世纪风尘的文献,将观众带到了历史情境之中。《透视学撮要》、《绘事浅说》、《徐汇记略》、《新史像解》等陈列展柜中,无声地讲述着土山湾画馆的历史。虽然最初在土山湾画馆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多以外国传教士为主,但展出的文献可以看出当时教育中西并重的风格,其中一封法文信件,提及了一本中文书籍的翻译事宜,另有一本字帖则是教导孩子中文的书写。

土山湾画馆留存下的法文信件和中文字帖。

在土山湾画馆早期学生接受西画教育后,曾组织了“加西画室”,他们不仅创作绘画作品,同时亦教授西洋美术理论和技法。这些人中推广西画最力者有徐咏清、张聿光、丁悚等人。受教于土山湾画馆的周湘是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于1908年创办了布景画传习所,乌始光、刘海粟、丁悚、陈抱一等皆为布景画传习所学生。徐咏清也曾独自在上海四马路开设了一间水彩画馆,在接受商业订作的同时,亦吸引了大批青年来学。“如此再师徒相传,土山湾的西画技法遂为更多的人所掌握” 。正是这批西画教育先行者的启蒙作用,为20世纪初近代正规的专门美术院校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徐咏清等编绘的《水彩风景写生法》

对于当时艺术教育先行者的实践,文献也成为一种记录。展览中,清光绪六年申江清心书院所刊山英居士《论画浅说》(线装本),是传播西画普及教本的生动例证。这本书以白话文系统介绍透视学、色彩学、构图法及素描、写生等西方绘画技法。

海上山英居士《论画浅说》线装本,1880年。近代中国第一本介绍西方绘画技法的书。



《论画浅说》内有大量图版。

周湘于1905年编写的《最新袖珍油画诀》、《最新袖珍水彩画诀》,体现了“最早办美术学校”的先贤志士,在近代画法传习模式方面,对于现代美术教育体系化建设的最初探索之力。

周湘《最新油画诀》, 袖珍西洋画诀第二编,图画专门学校造画局总发行,1915年5月初版;周湘《最新水彩画诀》 袖珍西洋画诀第一编,图画专门学校造画局总发行,1915年

1906年,李瑞清以日本高等师范学校为建制蓝本,在两江师范学堂设立图画手工课,成为影响全国美术教育的重要事件。它有别于具有宗教性质的土山湾画馆的技艺传习模式,形成了一种融合东西方教育理念的新式图画教学模式,成为现代中国美术馆教育的雏形。由两江书局1911年(宣统三年)印行的《初等小学图画教科书》,江苏陆军水学堂于宣统三年五月十五日出版图画教习《图画学理法汇参》等,是近代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教学的早期重要见证。

上海图画美术学校(上海美专)的函授部特别讲义,1919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美术教育中,函授制美术教育是值得关注的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形态。

1912年,上海图画美术院(1921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成立,更是开创了美术教育和美术革命的先河。上海美专是当时美术教育的一个缩影。在五四启蒙运动的推动下,国立的“北平艺专”“杭州艺专”成为南北艺术院校的开拓者。

上为艺光社《花鸟画集》 线装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教材,约1927年发行。林风眠题书名:“花鸟画集,林风眠题”

私立院校方面,包括上海和江南一带的新华艺专、中华艺术大学、上海艺术专科学校、上海大学美术科、昌明艺术专科学校、立达学园、苏州美专等,各地的诸多美术教育机构均呈现出师资兼容,课程共享,灵活机制和多样形态,展览也呈现了诸多通用共存的油印版本的珍贵教材,涉及美术史、音乐史、美学概论、国学、文史通论、古典诗词等内容,这些教材与相关山水、花鸟、篆刻、色彩等专业教材相得益彰构建出多元融合的艺术教育氛围。

展览现场,展出的教材包括了音乐、篆刻、美学、史论、竹编等。

展出的300余本文献还涉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等美术学院等,顺应院系调整布局的教材,以及1961年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美术教材编选工作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高校教材。
同时,通过名人手记、名师名作诠释中国现代美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展现了中国美术教育文脉之缩影。

展览现场

上海美专,东渡日本与欧游带来的变化
在中国美术教育文脉之中,上海美专是最为重要的组成。从1912年冬日,刘海粟、汪亚尘、乌始光赁定乍浦路8号、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称上海美专)为始、到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与他校合并。这所中国现代意义上最早且规模最大的私立美术学校,经历了创校、拓展、完善和最终与其他学校合并改组的过程。它的发展历程映射了早期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演变,围绕它汇聚了许多重要的文化人物和艺术事件。

1922年前的上海美专大门

美术馆三楼展厅,以“百川溯源——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10周年纪念展”回溯上海美专的历史。展览呈现了上海美专男女同校、外出写生、人体模特、创办《美术》刊物,开办美术展览会等方面的探索和创举。然而,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靳文艺尤其提到了刘海粟第一次赴日学习考察,“展览呈现了其来龙去脉,以及此访对上海美专发展的重要影响。”靳文艺说。

刘海粟与美专学生在杭州旅行写生途中。

自1912年创办上海美术图画学校以来面临的一系列困境,使其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只有与商业美术划清界限,积极学习邻国经验、向学院美术转型,学校才有出路。1919年4月,日本西洋画家石井柏亭来沪并参观上海美术图画学校,其后二人就日本即将开幕的“帝国美术院第一展览会”的一番谈话使得刘海粟“悠然神往”,更加坚定了赴日考察的决心。1919年10月13日,刘海粟与汪亚尘等一行五人赴日本考察,在东京和京都两地参观了日本以“帝展”为代表的各主要美术展览会及美术学校,并拜访了日本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藤岛武二、石井柏亭、松本亦太郎等人。

展览首次展出了馆藏石井柏亭于1919年在上海期间的书法作品;右为满谷国四郎油画《人体》(1925)

归国后,刘海粟先后在《日本之帝展》、《日本新美术的新印象》等文章著作中对此次考察的所见所得做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并对上海图画美术学校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引进东京美术学校的办学模式,扩大学校规模,希望构建一所培养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艺术家的美术学校。其教学方法不再是传统画派中的师徒相传,也不仅仅限于技巧的学习,而是建立在现代人文与科学教育之上,通过学习大师,表现自我的独特个性。

刘海粟,《日本新美术的新印象》,商务印书馆出版,1921年



《日本新美术的新印象》书中照片。

当年12月,借鉴东京女子美术学校财团法人组织,上海图画美术学校成立了校董会,聘请蔡元培、梁启超、沈恩孚、黄炎培等人为校董,从而大大增强了学校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人脉,并借鉴东京美术学校的课程设置。

1927年,蔡元培致刘海粟函,谈及为上海美专创作校歌、纪念册题词以及联系上海美专旅行写生队借住文澜阁事宜。

与此同时,学校开始频繁改名,从上海美术学校到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再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每一次校名的变化,均代表了办校理念和经营模式的调整。同时,在学校的正常教学之外,积极将日本现代化的学生社团及展览会形式引入上海美专,使得上海美专真正成为培养现代艺术家的摇篮,以及全面推动中国新美术运动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

上海美专西画科教室

1927年,刘海粟再次东渡,在东京举办画展,观众达数万人次。从日本回国后,刘海粟受到启发,向蔡元培提出了想要去欧洲学习的愿望,这一想法得到了蔡元培的支持,刘海粟很感动,便写了一封信给蔡元培:“屡蒙我公嘉惠提携,窃以为生平大幸……感激之情,更非区区楮墨所可表于万一……”也由此,开启了 1929年和1933年的两次欧游。

刘海粟所绘赖鲁阿两件肖像。



赖鲁阿用中文写下了“气韵生动”四字。

展览中刘海粟所绘赖鲁阿(法国文学家、巴黎大学教授)肖像讲述了两人的交往,1931年刘海粟首次欧游在巴黎办展的展览序言,便出自赖鲁阿之手。另有两件展出作品《五松图》《秋江饮马图》为1933年,刘海粟第二次欧游“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会”展出作品。

展览现场的《五松图》《秋江饮马图》,此两件作品为1933年,刘海粟第二次欧游“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会”展出作品。

展览还展出了吴昌硕、黄宾虹、萧俊贤、刘海粟、潘天寿、郑午昌、朱屺瞻、钱瘦铁等名家作品,并梳理留日、留法教员和出自上海美专的女性艺术家。在上海美专教育改革专题研究的版块中,馆藏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李瑞清所作《李瑞清诫诸生手谕残卷》,为首次展出。

展览现场,上海美专留日教员表。



李瑞清所作《李瑞清诫诸生手谕残卷》(首次展出)

展览中还有几件作品值得关注,比如在“上海大学美术科100周年纪念展”板块,陈望道编著《美学概论》(民智书局1927年8月初版),讲述了1922年10月,国共合作时期创建了上海大学的红色基因,这一板块还展示的洪野、陈抱一、吴梦非、杨秀涛、师集贤等师生的绘画作品、历史文献以及上大美术科的珍贵史料,呈现上海大学美术科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华艺术大学等所形成的美术教育集群的关系。

陈望道《美学概论》,1926年,民智书局出版



上海大学全体教职员合影(1924年6月),前排左起:洪野(1)、陈抱一(2)、陈望道(3)

另1935年2月,刘海粟致叶恭绰实寄封(自英国伦敦至上海福开森路95号);陈抱一手稿“近代美术之趋归如何?”(20世纪30年代);日本福山书店昭和十年出版的《塞尚画册》内有程十发题“屺瞻先生赠,十发。三十五年胜利后上海。”等手迹的展出可见画家之间的交往,以及家国情怀。

展览名家手迹部分,左下为刘海粟致叶恭绰实寄封



《塞尚画册》上有程十发题“屺瞻先生赠,十发。三十五年胜利后上海。”

展柜中的文献,多展出的仅是封面,或其中一页,难免遗憾。为此展厅辟出一块数字化区域,观众点击屏幕,便可观看那些留存在历史中的文献。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鲍薇华表示,此次大展是刘海粟美术馆和上海美术学院共享藏品和美术资源合作的成果,以对历史的溯源构建城市文化的创新。

展览现场,多媒体互动区。

注: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大学、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办,上海美术学院、刘海粟美术馆承办。展览将持续至10月23日,展览期间,将举行“文脉之光——国际美术教育的中国坐标”“策源之力——上海美专与20世纪中国美术”“海上之会——上海大学与海派文脉”三场学术研讨会。


赞(4)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9-30 10:53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12-02 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