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提问:乌克兰相比俄罗斯军力明显弱势,它到底在坚持什么?一位知乎网友发起提问:乌克兰人民难道不知道面对俄罗斯必输无疑吗?继续下去不就是送死吗?是什么信念让他们继续坚持?还是他们在等什么?输了也可能只是换个亲俄的政府,平民百姓也是照常生活。
另一位知乎网友 @许哲 在此问题下作答,目前该回答得到5430次点赞,评论数为零。

在坚持什么?
人在坚持抵抗侵略者,保护自己生活的家园,这很奇怪吗?
当初侵华日军也很奇怪,国民政府军那么拉胯根本打不过皇军,他们在坚持什么?
在坚持不被侵略者践踏家园,很奇怪吗?
我不太懂中国作为近代历史上一直被侵略者蹂躏的苦难民族记忆者,为什么那么多人现在代入入侵者的角色,仿佛自己抽着马鞭,用靴子踩在受害者头上,心中纳闷:尔等为何不降?
我最近遇到一个非常让我难受的事,我的读者群里有一个朋友,我们叫他黑哥,平时大家一起侃侃市场里的事,听我聊聊金融什么的,没见过面,算不上很熟悉,是个熟面孔而已。
很不幸,战争爆发时候,他们一家人在基辅,全家决定逃难。和一些乌克兰人一起结伴去乌克兰边境城市,大家一起开车互相照应开启了逃命之旅。
在基辅郊区的路上遇到了俄罗斯兵,对手无寸铁的逃难车队进行了扫射。黑哥腰部中枪,子弹打入了肾脏。同行的乌克兰人冒着子弹把黑哥拖出了车子,并且送到了医院。
乌克兰的医生给黑哥做了手术,现在暂时脱离了危险,但该医院现在还在俄军的袭击之下。
黑哥做手术昏迷的时候,他的妻子用他的手机在我们群里通报了这个事情,几乎所有人都格外的揪心担心黑哥一家的生命安全,但我们做不了什么。
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在乌克兰大使馆,因为对当事人的隐私保护,我不会透露他们的姓名,黑哥的妻子把他们的护照和各种信息给了我,一家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公民。
我动用了一切我能拐弯找到的关系想敦促大使馆给救助,但很遗憾,大使馆的人力非常有限,没办法给到足够的援助。因为黑哥腰部中弹之后脊柱骨也骨折了,没法正常坐,我很担心普通的车能不能坚持,想大使馆想办法搞个救护车这类的,但被告知毫无可能。
最后大使馆的人派了一辆大巴车,让中国公民逃难,黑哥还在医院躺着没法坐大巴,于是一家人生离死别,黑哥的夫人带着孩子先上了大巴,一起逃难的乌克兰人不但救了黑哥,还自愿留下照顾黑哥。这座医院还在遭受俄军的攻击,因为医院里有乌克兰的军医。
我问了好多人有没有哪怕一丝希望能让战火暂停一下,被告知除非医院向俄罗斯军队投降。但前方给的反馈是乌克兰人的抵抗意志非常顽强,都誓与俄军拼死,绝无投降意向。
题主问他们坚持什么?他们在坚持自己的家园不被侵略者肆意践踏,就这!
我知道国内崇拜普京的人很多,有很多大国沙文主义 者,有为了仇视欧美什么都不管的极端者。但在面对骨肉同胞的境遇时,国民给的舆论是什么?
“他们演的吧”
“已经拿国外身份了,滚吧”
“你造谣吧”
“俄罗斯军队还是克制了,应该用重炮犁地,就没那么多破事了”
“乌克兰人活该啊”
“普京大帝给他们点颜色,乌拉!”
在此,我个人与所有站在侵略者一边的人,割席断义,我们不再可能是朋友,希望尽早拉黑。
黑哥的夫人带着孩子一路艰难逃生,今天早上终于到了边境车站,大使馆的人还很忙,暂时还没人管,当地的留学生给了无偿的援助。黑哥也醒过来了,医院暂时安全。
因为黑哥夫人一人带两个孩子特别吃力,还在逃亡的路上尤其辛苦,同在的乌克兰人帮忙抱孩子,给了食物也让她休息了一会儿。

万分感谢冒着子弹救出黑哥的乌克兰友人,感谢在危难时刻援助我们同胞的乌克兰友人,万分感谢!万分感谢!
国内对于普京入侵的狂热支持,高喊乌拉灭了它的呼喊,乌克兰人知道。黑哥夫人和她们聊天的时候,她们只是笑笑说我们知道中国人对我们有点误解,然后还继续帮忙照看孩子。
我为有这样的同胞感到羞愧,对不起绝境里舍命相救的乌克兰人,他们不能代表所有中国人。
中国人并不都是凌虐狂 ,并不都是站在侵略者这一边,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
旧闻评论|朋友圈又到了互称傻逼的时候俄乌战争发生在乌克兰,但战乱波及中国社交媒体,在国人脑海中掀起巨浪,有关三观的激辩此起彼伏。贬俄与褒乌,反美或反欧,反拜登或拜普京的立场看似纷纭,实则泾渭分明,朋友圈又到了互称傻逼的时候,割席之声不绝于耳。
在许多重要的政治层面上,这场战争都是各种意义上的绥靖做派积蓄已久的必要宣泄,套用那句名言:一切懦弱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在中俄背靠背战略联盟的东西两个方向上,国际关系的本质都将面临重估。而舆论场上,则是枪炮思维与玫瑰精神的微妙对决。
对于中国大陆的挺俄派来说,俄乌战争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让他们簇拥到一面想象中的旗帜下,聚啸在广阔的网络空间。他们在有生之年,第一次借战争的炮火,几乎无碍地表达对普京(次一点说是对俄罗斯)的热爱,战火提炼了这一存在多年的顽固主题。
从一个侧面看出,普京作为硬派领导人的形象,确实深入了相当一部分国人的耳目口舌。战争初期,普京发表的“特别军事行动”的宣言书,在这部分国人那里激发了令人吃惊的同频共振。在这些人看来,战争是普京的延伸,只有战争才在终极意义上配得起他的形象。
俄乌战争引发了普京崇拜的热情,老实说,这不是一种新鲜的感情,无非是借拥战立场重申了对普京的旧感情。早前,普京骑马策奔的兰博形象深入中国粉丝心田,战争作为一种钢铁交织的语言,荣耀自然归普京莫属。正是源于这“朴素的”感情,挺俄成为舆论强音。
除了对普京的好感,令俄乌战争前俄方的动员令让中国人心潮澎湃,这场战争之所以能在舆论场继续延续站俄罗斯的立场,还因为这层“朴素”的感情出现了自然而然的升华——它成为舆论场中基本氛围之一的反美的最新论据,在通感上实现了“一鱼两吃”。
在俄乌战争上树立反美立场,这不是“朴素”感情的迭代,对持有这种言论的人来说,它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理论”支持。当这些人说出”美国必须为俄乌战争负责”的类似谴责时,将获得无比优越的理论充沛感,对他们来说,这很重要,因为足以抗衡各色反战言论。
反战言论,是挺俄派在舆论场中前进时,遇到的第一波障碍。后者祭出了“反美”这一理论依据,对冲“反战”带来的压力——言下之意是,反战而不反美,是多么虚伪,多么站不住脚啊。等到反战派继续出招“反战不等于反对或拥护任何一方”时,挺俄派早已宣布胜利。
由此可以看出,俄乌战争在中国舆论场激发的立场之争,仅仅是观点市场固有主题的重新激活。如果把战争看作是一次丈量的尺度、一种检阅舆论的机遇,一次红红脸照照境的生存观照,显然它对挺俄派的意义更大,因为真实战争似乎“落实”了他们的假想之战。
还要看到的一点是,舆论场中的挺俄派,普京的中国铁粉们,之所以紧跟俄罗斯战争宣传的步伐,是因为后者在对战争的逻辑上,用“反分裂”的阐释思路迎合了中国拥趸的隐秘之痒。尽管需要忽视关键的逻辑与基本事实才能“抵达”这一结论,却丝毫不妨碍国粉对普京的惺惺相惜。
对比俄罗斯内部的反战浪潮,该国在中国“双微”上轻易取得的外宣成就显著而卓越,以致于推动形成了“不拿自己当外人”的买空俄货行动。这一用消费赞助普京目标的行动之狂热,堪比鸿星尔克遭遇的爱国狂买,好像中国网友单方面突破了制裁封锁线。
即使“理论”圆满,有快意恩仇之感,挺俄派仍要辨明微不足道的分歧。比如说,有的挺俄却不反乌,用“弱国无外交”“向强者推销战争”等说辞消除内心亏欠;有的挺俄也反战,但认为美国及其欧洲小弟让战争不可避免。诸如此类的自我说服与抛光,保证了挺俄派的理论顺滑。
挺俄派还无法否认的情况是,他们在舆论场遇到的对手,似乎比从前更多门类,提出的观点频谱更广,于是也更加难缠。他们包括但不限于:纯粹的反战派,不管战争方是谁;反战也反美派,调剂着或多或少的“反”的调门;以及罗列史料,反驳屈辱史观的历史考据派。
笼统来说,上述“对手”根本不是挺俄派的“对手”,因为后者从来不在具体事实、个别史料、历史文件上纠缠,只要用“反美”虚晃一招,即可避免被对手抓住小辫子。挺俄派在舆论场的第二重障碍,理论上来自于一种对欧美的模糊立场,以及藏拙的外交辞令。
按照问世的先后顺序,比如这两句立论,一句是:“一国安全不能建立在损害别国安全的基础之上,更不能出于寻求自身绝对军事优势和绝对安全,而肆意损害别国主权和安全。”还有包含辩证法精髓的一句:“中美关系合作共赢的大势不可逆转。”
无论俄罗斯,还是美国,都在事实上成为中国舆论场凝结立场、形成观点的两大催化剂。挺俄反美,褒美贬俄,无可置疑地成为乌俄战争后被提纯的一对立场。这对立场中人,也有共同点,即都认为要打破某种“锁链”,但根本分歧在于“何为锁链”,所以不可调和。
从这层意义上说,舆论场里大规模的、明显占据上风的挺俄派,并不是俄罗斯外宣的“胜利”(尽管与此大有关系),而是舆论场长期孕育的氛围对俄罗斯、普京的慷慨馈赠。假如深入到这一“馈赠”的内核,你会发现那里除了鲁莽、迷茫与平庸,其余一无所有。
坦率地讲,考虑到面对乌俄战争及其势必造成的复杂变局,舆论场上显性的主流立场竟然丝毫不觉得吃力,驾轻就熟般没有深度,一如既往地缺乏魅力,反而不受约束地展露它望向世界的狭隘视野,此间所影射的各层面的草率与轻慢还是让人吃惊。
每日er语 

赞(49)